時間:2019-12-20 18:51來源:前線集結地 作者:中國通航
|
為了加強國防力量,對一批高性能導彈進行鑒定試驗,急需一種可在中低空做高速水平急轉彎飛行的大機動靶機。這種靶機在中國尚屬空白,世界上也只有少數(shù)幾個國家能夠生產。任務下達后,軍方提出的具體技術要求是,在做高速水平大機動時坡度要達到70~77度;在時間上,要求南航從1983年初開始,在一年半內研制出高性能的大機動靶機(CK-1C),然后制造一批飛機出來,提供導彈打靶使用。時間緊,要求高,技術復雜,任務相當艱巨。這就要求在總體方案上不能有失誤,在試制生產上不能有返工,每項工作都必須有條不紊,既快又好。接受任務后,南航上下急國家之所急,學校做出了全力以赴完成任務的決定,成立了以院長為首的研制領導小組,建立了總設計師系統(tǒng)和行政指揮系統(tǒng),制定了應用系統(tǒng)工程的管理辦法,試行承包責任制,使研制工作很快全面鋪開。
總設計師呂慶風主持確定了以“長空1號”低空靶機(CK-1B)為原準機的設計方案。解決了推力、結構、飛行控制、供油、電磁兼容、電網絡和飛行軌跡方面的大量設計技術關鍵。其中難度最大的首推飛行控制系統(tǒng)和供油系統(tǒng)。他們采取利用發(fā)動機壓縮空氣增壓供油的方案,設計出獨特的供油系統(tǒng),突破了無人機研制中的又一技術關鍵。
長空1號
1984年7月,兩架試飛樣機制造完成,9月在試驗基地試飛,一舉成功。水平轉彎的機動過載達到4g。到1984年底,南航又試制出8架大機動靶機。在1985年2月至3月進行的高性能導彈鑒定試驗中,用4架靶機就完成5次導彈有效發(fā)射的供靶任務。
15年的時間,南航研制的“長空”靶機系列,基本滿足了國產多種防空導彈的打靶需要,成功地完成了核試驗穿云取樣任務,在我國空空武器等試驗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長空一號
總的來說,“長空1號”是一種大型噴氣式無線電遙控+程序控制的高亞聲速飛機,主要用于導彈打靶或防空部隊訓練,經改裝后也可執(zhí)行大氣污染監(jiān)控、地形礦區(qū)勘察等任務。該機采用典型高亞聲速布局,機身細長流線,機翼平直,展弦比大。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裝在垂直尾翼中部。機身前、后段為鋁合金半硬殼式結構。發(fā)動機及其進氣道裝在機身下部的吊艙內。“長空1號”的起飛非常有特色,采用一輛可回收的發(fā)射車進行助推起飛,起飛時飛機發(fā)動機啟動,帶動發(fā)射車開始滑跑,當滑跑速度達到275千米/時,飛機已經得到足夠的升力時升空。飛機脫離發(fā)射車后開始爬高,發(fā)射車因無動力而減速,隨后地面人員發(fā)出無線電指令,拋出制動傘,并控制剎車使發(fā)射車停住。“長空1號”的降落,相對而言略顯笨拙,實際上是一種硬著陸。當其在無線電指令指引下,進人預定著陸場地時,在500米高度自動拉起,然后進入無動力下滑。接地時,保持較大迎角,尾部首先著地,靠發(fā)動機吊艙和尾噴口吸收部分撞擊能量,實現(xiàn)主體部分回收。機體經修復后可再次使用。
“長虹1號”是由北航研制的高空多用途無人駕駛飛機,又稱“無偵5”,代號DR-5。主要用于軍事偵察、高空攝影、靶機或地質勘測、大氣采樣等科學研究。1969年開始研制,1972年11月首飛,1980年定型并正式裝備部隊。在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記載著它的誕生,以“高空多用途無人駕駛飛機”的稱號而載入中華民族的歷史史冊。
“長虹1號”是北航在參照被擊落的BQM-147H高空偵察機的基礎上,經過修整、改裝、試制完成的。作為飛機平臺“長虹1號”的設計是有樣機參照的,但無人機是一個大的系統(tǒng),其地面遙控遙測系統(tǒng)是沒有任何參照物的,完全是北航人自行研制完成的。
長虹1號
自1964年8月起,美國開始對我國進行高空照相偵察,所用的裝備就是由美國瑞安公司研制的BQM-147H高空無人駕駛照相偵察機。它由一架DC-130運輸機掛載,從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飛到我國南海上空投放。投放后從我國海南島?谌刖,經南寧、興寧、漳州、廈門出境,至臺灣湖口傘降回收。到1969年12月,美國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共入侵中國領空97架次,平均每年18架次,共被我擊落16架。
1969年9月,原國防科委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決定研制自己的高空無人駕駛照相偵察機,向北航下達了恢復147H無人機的任務。說來有意思的是,一般被擊落的飛機殘骸,肯定是支離破碎的,但147H無人機是采用傘降回收的,碰巧有兩架被擊落時,將其回收傘打開了,落地時基本完好,從而成為了我們研制的樣機。不過,其地面控制站、作戰(zhàn)指揮車等設備都必須由我們自己從零開始研制。
恢復147H任務下達后,北航上下都非常重視,有很多人參加了這一工作,最多時達2000余人。經過10個月的努力,兩架147H無人機修復完成,發(fā)動機運行正常。在860炮描雷達改裝基礎上研制的地面無線電控制站也獲得了成功。1970年9月,進行了首次投放試飛,經過33分鐘的飛行。高度達13000米,載澄達306干米、速度達70千米/小時,這次無人機的投放試驗、使我國無人機帶制邁上一個大臺階、不僅吃透了當,1972年10月完成了國產第一架無人機的總裝。同年11月,又成功地完成了國產無人機的首次試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