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17:36來源:看航空 作者:通用航空
|
翻過這座山,前路仍漫漫 即便當前美國、歐洲、中國等國的航空監(jiān)管機構對于eVTOL普遍持“樂見其成”“積極促成”的態(tài)度,但翻過政策這座山,eVTOL依然要面對如何在“千溝萬壑中穩(wěn)穩(wěn)落地”的問題。 第一步必然是“適航審定”,也就是保證這款特殊類型飛行器的安全可靠。
此外,11月初還有一則新聞:波音首席戰(zhàn)略官馬克·艾倫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座談會上發(fā)言強調,監(jiān)管機構對eVTOL的監(jiān)管要對標民航客機的嚴格安全標準,而非小型飛機的安全標準。 這一要求的前提是:雖然eVTOL的載客量遠少于民航客機,但eVTOL的運營環(huán)境是建筑樓宇和人員都密集的城區(qū),所以eVTOL同樣需要在關鍵系統上有冗余備份設計,以免災難性故障發(fā)生。
此外,eVTOL既然被冠以“空中出租車”之名,那么其使用強度、頻次與可靠性也要對標城市之中的地面出租車。 當前的民航客機,一架一天飛2、3趟航班就算是極限了,但短途運輸的eVTOL運行頻次則高得多,可能一天要飛上十幾次、幾十次,那么eVTOL是否“抗造”、耐用?能否在經年累月的飛行后,還保持較高的可靠性,較低的故障率?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和驗證。 這些使用特點既關乎飛行安全問題,也關乎運營成本問題,畢竟日常定期維護所需的工時和成本這筆“經濟賬”是各運營商必須要算的。
關于eVTOL的經濟性,另一個焦點是它的最大成本——電池,樂觀預期未來會更便宜,但它的容量(關乎eVTOL航程)、充電時間(關乎運營效率)、電池老化等依舊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除了安全性、經濟性外,關于eVTOL運行的另一個因素在于其起降場地等地面配設設施的如何建、建在哪。雖然日前FAA等監(jiān)管機構已編制了起降場地建設標準的文件,但難點顯然在于“建設”,而且是要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區(qū)。 其實,城市生活中快遞柜、充電樁、停車場、垃圾點等建在哪,這類“小問題”背后都有著不小麻煩,涉及居民、建筑責任方與運營企業(yè)等多方的“交鋒”……可以想象,eVTOL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背后,也一定存在多方的“博弈”。
如果將eVTOL起降場地選在某座建筑的樓頂,那么一方面是eVTOL運營方與這座建筑物業(yè)、責任方的協調,另一方面也少不了這座建筑內人員的態(tài)度,安全如何、噪聲如何。雖然各制造商宣稱eVTOL比直升機的噪聲小,但顯然也會比裝修的噪聲要大。 在上述這些圍繞eVTOL產品、產業(yè)生態(tài)的問題之外,與這款特殊類型飛行器相伴的還有市場信心,公眾或者說社會的接受與認可程度等問題。 以傳統的航空運輸業(yè)為例,即便已經飛過百年,但當今公眾對空難等飛行安全問題的憂慮仍未完全消弭:大大小小的飛行事故在媒體傳播中天然擁有較高的關注度。 那么,作為“新人出道”的eVTOL,它的每一次起起落落,都不免如履薄冰。畢竟公眾信任和市場接受度需要時間和經驗不斷累積,而摧毀公眾的信心,只需簡單一場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