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25 16:19來源:CAAC 作者:民航翻譯 點擊:次
(二)每一機組成員應當在規(guī)定的訓練期限內(nèi),使用配置在其所服務的每一型別飛機上的應急設備,完成下列應急演練: 1. 一次性應急演練。在初次轉入該機型的訓練中,每個機組成員應當完成下列一次性應急演練: (1)至少一次佩戴呼吸保護裝置的實際演練。在該次演練中,該員應當佩戴該型航空器機載呼吸保護裝置(或經(jīng)批準的模擬設備),使用一個型號的機載手提滅火器或經(jīng)批準的滅火器(該滅火器適合于需撲滅的實際失火或模擬失火類型),去撲滅實際或模擬的失火; (2)至少一次經(jīng)批準的滅火實際演練。在該次演練中,該員至少應當使用一個型號機載手提滅火器或經(jīng)批準的滅火器(這些滅火器適合于需撲滅的失火類型),去撲滅實際失火。如果該機組成員在上述(1)款的呼吸保護裝置演練中撲滅的是實際失火,則本款滅火演練不必再進行; (3)使用至少一種機載應急撤離滑梯進行應急撤離實際演練,使每個人撤出飛機或經(jīng)批準的訓練設施。該機組成員可以觀察飛機出口在應急方式下被打開以及與之相連的出口滑梯/救生筏被放出并充氣的過程,或者親自操作設備完成這些動作。 2. 定期應急演練。下列訓練應當在該機型初次訓練時完成,以后每24個日歷月定期復訓一次。在訓練中應當完成下列第(1)到第(5)項的應急演練和設備操作練習,并完成對第(6)到第(9)項演練的觀察: (1)正常和應急方式下每種類型應急出口的使用,包括放出應急撤離滑梯所要求的動作和力量; (2)安裝的每種型號手提滅火器; (3)每種類型的應急氧氣系統(tǒng),包括呼吸保護裝置; (4)個人漂浮裝置的穿戴、使用和充氣(如適用); (5)水上迫降(如適用),至少包括駕駛艙的準備工作和程序、機組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對旅客的簡要說明和客艙的準備工作、救生衣的穿戴和充氣、救生繩的使用、組織旅客和機組登上救生筏或滑梯/救生筏。 (6)從飛機(或訓練設施)上取出每種型號的救生筏并充氣(如適用); (7)將每種型號的滑梯/救生筏從一艙門轉移到另一艙門; (8)將每種型號的滑梯/救生筏展開、充氣和從飛機(或訓練設施)上脫開; (9)應急撤離,包括滑梯的使用。 (三)在76米(250英尺)以上高度的飛行中服務的機組成員,應當接受下列內(nèi)容的教育: |